
竞技体育,胜败为王,这条残酷的铁律,犹如一把染毒的匕首,狠狠刺痛着中国足球的神经。崔康熙,这位备受瞩目又饱受争议的韩国主帅,及其麾下的山东泰山队,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。他的固守,他的执念,究竟是战略家的自信,还是不谙实情的自负?
情节并不复杂:一位异国教练,怀揣着一套他奉为圭臬的攻势足球理念,来到中国。他要求所有队员,包括那些习惯于在前场享受喝彩的巴西外援,积极投入到防守中。胜时,这被赞誉为全攻全守,团队协作的典范;败时,则被斥责为顽固不化,不懂随机应变。
崔康熙的战术是否僵化不变?或许如此。但他更像一位只信赖一把锤子的工匠,笃定手中的工具最为趁手,便试图以此解决所有难题。击败川崎前锋,印证了他的锤子亦能砸开坚硬的壁垒;可是在中超强队面前的连连失利,却暴露了这把锤子的局限。
让他们偶尔参与防守,尚可接受;但若要将防守变成日常,那便如同折断雄鹰的翅膀,给千里马套上缰绳。这好比让一位天赋异禀的画家,去从事重复的机械劳动,扼杀了其创造力。
展开剩余59%症结所在,不仅在于崔康熙的战术,更在于我们对足球运动的理解。
我们忘却了,足球的魅力,不仅仅是攻入一球的瞬间,更是球员的奔跑、拼抢,以及精妙的团队配合。我们总期盼主教练能够像点石成金的术士,瞬间将一支队伍蜕变成战无不胜的常胜之师。却忽视了,足球的腾飞,需要时间沉淀,需要耐心浇灌,更需要对这项运动内在规律的敬畏。这就像酿酒,需要时间的发酵,才能酝酿出醇厚的味道。
那么,崔康熙该不该离开?难下定论。但我深信,若仅因几场败绩,就全盘否定一位教练的价值,那么我们永远无法打造出一支真正有竞争力的球队。我们需要给予教练更多的信任,给予球员更广阔的舞台,更要给予中国足球更充裕的时间。与其急功近利地追求昙花一现的荣耀,不如脚踏实地地巩固根基,培育更多后起之秀,构建更完善的足球土壤。
或许,崔康熙的执着,反而是中国足球所需要的。他如同一块屹立不倒的礁石,抵御着我们急于求成的浪潮,警醒着我们,足球的真谛,在于坚守,在于奉献,更在于对这项运动的满腔热忱。我们不应只看到他临场指挥的短板,更要看到他那颗对足球赤诚的心。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能坚守本心的人,已为数不多。一支球队的兴衰,关联着教练,关联着队员,更关联着每一位热爱这项运动的人。我们所能做的,不仅仅是质疑和指责,更是支持与鼓励。唯有当我们真正热爱足球,尊重其固有的规律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昂首挺胸!
发布于:广东省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